
日志文章列表
創新是鐵路事業發展的“驅動器”
“十三五”期間,我國鐵路自主創新取得重大成果,總體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載鐵路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智能高鐵技術全面實現自主化。特別是復興號動車組,在安全性、經濟性、節能環保等方面展現出優異性能,深受市場和廣大旅客歡迎,客座率較動車組平均客座率高出0.7個百分點。( |
廣西交通利好來了!
東線推進焦柳鐵路懷化至柳州段電氣化改造,加快推動柳州至南寧第二高速、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擴建和湖南城步經龍勝至南寧高速公路(廣西段)、柳州經覃塘至欽州港高速公路、南寧經玉林至信宜高速公路(廣西段)等項目建設。 中線加快推動貴陽至南寧高鐵(廣西段)、蘭海高速欽州至北海改擴建和荔浦至玉林、貴陽經天峨經南寧至北海(廣西段)、南寧經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推進黔桂鐵路二線、沿海鐵路欽州至防城港段擴能改造。 |
鐵路文化發展“新高地”
展會期間,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鐵旅公司打造的“中國鐵潮”——全路首個鐵路文創淘寶店鋪,也將正式上線進行展示,并同步利用“動姐帶你去旅行”官方抖音號開展抖音直播帶貨。國鐵道博物館與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鐵旅公司聯合出品的全路首個鐵路文創品牌——“鐵潮 |
中歐班列,讓“一帶一路”經濟提速“飄紅”
“義新歐”中歐班列運營方義烏天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該趟班列是今年開行的第529列“義新歐”中歐班列,至此,“義新歐”中歐班列已突破2019年度528列的全年發運量。(據9月7日金融界《中歐班列“拉好”貿易合作“大單”》) |
鐵路為“地攤經濟”護航
近日,在湖南郴州市火車站附近的街道,一個個新鮮水果、蔬菜地攤悄然火了起來。這些攤主大部分是來自郴州市附近山區的農民,坐著白石渡至郴州8630/8629次“小慢車”而來?吹叫燎趧趧映晒诩袚Q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收入,他們由衷的感謝這趟京廣線上最“袖珍”的一趟火車,這趟京廣線上通行里程和用時最“短”的一趟火車。(據6月13日中華鐵道網《“慢火車”與“地攤經濟”攜手同行》) “地攤專列”拉著鄉親們去趕集,解決郴州周邊山區農民的出行難題,實實在在給農民們帶來了收益和希望,沿線的多個村莊不再擔心當季的水果、蔬菜、家禽無法售賣,只要坐上車,就能夠換來... |
“花山”鐵龍待騰飛
6月11日1時30分,隨著中跨27.68立方米混凝土澆筑結束,新建廣西南寧至崇左鐵路(以下簡稱南崇鐵路)那蓬雙線特大橋跨G7211南寧至友誼關高速公路(以下簡稱南友高速)273.8米大跨度連續梁成功“握手”合龍,為接下來的架梁施工作業打通“斷點”。(據6月11日中國新聞網《廣西南寧至崇左鐵路全線最大跨度連續梁合龍》) 為完成“六穩”“六!蹦繕,經過施工單位重點布防,科學部署,做到全線率先復工復產并持續“跑步前進”,多措并舉保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取得了每10天澆筑1節的施工紀錄,連續梁比原計劃提前了半年完工。 |
鐵路抗疫,彰顯大力量
據報道,5月份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57億人次,日均發送508萬人次,環比增加139萬人次,增長37.6%,客流呈現出快速回升的趨勢,體現出歷經嚴峻疫情考驗后的我國經濟如鳳凰涅?正在實現穩步復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客流量的快速回升離不開鐵路部門應對突發情況的應急能力和高效處置。從2008年的南方冰凍災害和汶川地震,到每年春運數十億旅客的超高峰出行,再到今年運輸部門因疫情而蒙受的巨大損失,鐵路面臨的挑戰似乎只有增多,沒有減少。但也正是因此,才使得鐵路企業愈戰愈勇,愈戰愈強,在疫情初起時對乘車旅客的準確測溫、隔離,在... |
防控疫情不懈怠,復工復產保安全
2月18日,全國貨物列車編組數量最大的新豐鎮編組站實現日辦理貨物列車30294輛。這是2020年以來,該站日編解貨物車輛數量第3次突破3萬輛。(據2020年2月21日新華網《保運輸助復工,看鐵路如何做——來自鐵路貨運站的觀察》) 進鼠年,風云變,病毒虐,無硝煙。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 |
疫情當前,鐵路人扛起“戰疫”擔當
2月14日,中國鐵路再次發布“退票、改簽、購票詳解指南”,這也是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從武漢蔓延至全國后的第5次出臺免費退票措施。(據2020年2月18日千龍網《疫情當前,鐵路部門在堅守在奮戰 》) 自武漢宣布封城后,中國鐵路立即停運部分通往武漢車次。當時有網... |
勠力同心勇擔當——廣西鐵路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庚子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國人的心,讓本就繁忙的鐵路春運更是籠上了一層緊張的氛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當醫務人員逆行奮戰在醫療救護前線的同時,鐵路部門也迅速行動,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認真做好人員和物資運輸工作,努力承擔起鐵路人應有職責和擔當,貢獻鐵路人的力量。 |
旅游與高鐵——資源深度融合
11月5日、6日,廣西鐵路部門連續開行茂名西、湛江至三江縣2趟旅游專列,助力廣東及周邊省份游客“冬游廣西”。(據2019年11月5日廣西日報《廣西鐵路部門開行2趟“冬游廣西”旅游專列》) 高鐵具有安全、舒適、快捷的優勢,乘坐高鐵外出旅游的游客不在少數,火車越開越遠、方向越來越多。特別是跟著高鐵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24小時生活圈也越來越精彩。開行高鐵直達列車將直接滿足這一類旅客的需求。對旅客來說,直達景區意味著節省更多路途時間,也意味著更少的出行費用。而對列車來說,乘客的定向化讓列車載客效率更高,同時也利于對乘客進行針對性服務,提高乘客的滿意度。 |
白熱化爭奪高鐵站:量力而行
白熱化爭奪高鐵站:量力而行 隨著中國高鐵網的鋪開,高鐵資源轉變為政治與經濟利益的能力,越來越被認可。近年來,高鐵資源爭奪的新聞屢見不鮮。多地官員也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力爭高鐵,有地方民眾甚至喊出“爭不到高鐵,書記、市長下課”等口號。(據2017年8月18日人民數字·河南《爭不到高鐵,書記、市長下課?高鐵設站背后的城市戰爭 》 |
“高鐵”外交新名片
“高鐵”外交新名片 “西方火車去,東方列車來”。采訪中,大使一再提及高鐵,直言自己是“中國高鐵的粉絲”,并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高鐵有速度、又舒適,相比其他火車非常有競爭力”。在杜傲杰看來,高鐵是中國作為一個世界科技強國的代表之一,“這可能是(我在中國)使用最頻繁的高科技產品”。(據2019年11月12日環球網《葡萄牙駐華大使:我是中國高鐵的“粉絲”》... |
70年,鐵路與新中國共騰飛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鐵路努力奔跑,追夢前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截至2018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1萬公里以上,比新中國成立時的2.2萬公里增加了10.9萬公里,其中高鐵2.9萬公里以上,建成了世界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經濟日報9月22日) 從人均鐵路只有半根香煙長度,到長三角營業里程突破1萬公里大關。 |
透過廣西鐵路看國家崛起之路
回首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廣西僅有湘桂、黔桂兩條干線鐵路,通車里程539公里。截至2018年底,廣西鐵路運營里程5202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1771公里,位居全國前列。(9月19日廣西新聞網) 過去廣西鐵路設備基礎差、線路等級低、路網結構不合理,被人貼上了“三低一小”的標簽,即:速度低、復線率低、電化率低,體量小。 “全國鐵路六次... |